中華電信積極投入5G無人機與AI技術整合之智慧巡檢應用,並為配合政府今年大力推動無人機射頻識別規範,參考美國ASTM組織關於UTM相關標準規格文件(註),打造國內首家無人機遠端識別(Remote ID)與飛航管理(UTM)方案,佈局國內無人機商業模式趨近成熟發展所需之技術版圖,並於今日(9月7日)在嘉義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展現方案初步成果。
中華電信進行Remote ID與UTM實證展示,主要為了響應交通部民航局「射頻識別規範草案說明、無人機空中交通管理管理架構及國際推動近況」工作坊主題活動。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無人機登記與活動管理政策,已約有4萬多架無人機完成登記,並約有1萬次以上活動案件申請許可,呈現出台灣無人機應用蓬勃發展的趨勢,但同時也面臨愈來愈多無人機在空中飛行時,民眾或團體組織無法識別無人機的「登記號碼」,而衍生出許多公共安全等問題。因此,民航局已完成無人機射頻(遠端)識別「Remote ID」相關規範,未來只要無人機於空中飛行時,無人機應主動射頻發送識別資料,供民眾或機關團體可透過手機或終端設備的APP接收其識別號碼。
在國際上,歐美除了推行遠端識別滿足民眾知的權利外,則更進一步推動無人機交通管理(UAS Traffic Management,UTM)相關系統的發展,鼓勵民間業者發展符合標準規格之無人機飛航管理系統,與官方民航局系統介接整合,欲提供給無人機系統業者一個飛航安全管理的基礎設施,讓無人機在被合法授權之空域範圍飛行,獲得更安全無碰撞風險的保障,如此一來更可促進大量無人機商業模式的發展,如發展都市空中運輸(Urban Air Mobility,UAM),壯大無人機經濟規模。中華電信去年於基隆港場域完成「5G智慧海港無人載具應用及UTM服務功能驗證計畫」專案,獲得亞洲通訊大獎(Asia Communication Awards) 「最佳智慧場域獎」(Smart Places Project of the Year)殊榮,其中UTM無人機飛航管理服務,為基隆港的同時多架無人機飛行提供最佳安全監管方案。
中華電信透過廣結盟積極與國內無人機開發廠商合作,從前端可獨立裝載於無人機機體上的遠端識別OBU設備研發,到地端射頻識別接收APP研發,以及射頻識別接收APP與後端無人機飛航管理系統自動連線等完整無人機飛航管理系統,提供空域管理者、無人機業者能分別在無人機飛航管理系統上進行無人機即時軌跡監控、調閱歷史軌跡、無人機飛行計畫申請與調閱等功能操作。在整體系統資料面、通訊面及功能面,中華電信務求端對端都能符合美國標準規格及資安規範,在國內無人機遠端識別與UTM技術上更進一步做到全自主研發。
無人機遠端識別管理是繼無人機註冊與活動申請後政策推動的下一步重點,緊接著UTM則是達成無人機飛航安全與進行商業活動的最重要基礎設施,中華電信期望能成為相關技術發展的主要參與者,與無人機業者緊密合作,一同促進國內無人機大規模商業發展。
註: ASTM針對無人機飛航營運技術領域發布一系列技術標準,其中如F3411遠端識別與追踪標準規範(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Remote ID and Tracking)、F3548 UTM UAS 服務供應商 (USS) 互操作性標準規範(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UAS Traffic Management (UTM) UAS Service Supplier (USS) Interoperability)及F3586符合聯邦航空管理局法規 14 CFR 第 89 部分的遠端識別方法的標準實踐(Standard Practice for Remote ID Means of Compliance to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 14 CFR Part 89),給予業界實作Remote ID技術及UTM技術之充分資訊指引,詳細文件內容可參考網站:https://www.astm.org/get-involved/technical-committees/committee-F38/subcommittee-F38/jurisdiction-F3802。